当我们怀念周王林陶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发布时间:2020-10-09 14:49:29 发布人:admin 浏览数:875


肯定有人看到标题之后会觉得厌烦:

怎么又是周王林陶?说来说去都是这4个人,不腻吗?


但这篇文章想要讨论的恰恰是,

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在怀念周王林陶?

当我们怀念他们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其实那时他们的身上,与当今乐坛最大的差别,

也是我们从根本上最怀念的一点:

作为输出者,对音乐的死磕度与专业度。


一. 他们可以死磕到什么程度?


当年王力宏,这个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

从小接受的就是纯正的西式教育,

但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情感。


从《龙的传人》开始,王力宏就自创了“Chinked Out”的曲风,

他说:“Chink本来是骂黄种人的一个美国俚语,

就像是骂黑人是N字的黑鬼一样,有歧视意味,

可是黑人嘻哈音乐抬头,让N字有了新的意义。”


所以王力宏希望能通过这一曲风的丰满,

让国际流行乐坛重新定位华语音乐的同时,

让Chink这个种族歧视的字眼也能如N字一样

成为一个让外人懂得避讳的用语,也是一种词根的重新定义。


Chinked Out的第一张专辑就是《心中的日月》,为了制作出中西音乐最佳的融合状态,

王力宏带着小提琴和重达20公斤的录音器材,

随身的背包有“永远不会离开我身边的”键盘和电脑就出发了,

为了那次旅行的采样,还专门带了一个200GB的硬盘。




截图自王力宏《云藏采风 音乐实录》纪录片


他花了整整10天的时间,行遍千山万水,从云南到西藏采风,

到西藏这一站时,王力宏还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在采样当地声源的时候,

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就要去吸氧的状态坚持录制。


截图自王力宏《云藏采风 音乐实录》纪录片


相对于在还没去过北京,

借用朋友故事在《漂洋过海来看你》中把北京写成“漫天风沙里”的李宗盛,

王力宏是真的“手中拿着格桑花”,美得让他忘了摘下。


抛开这些歌词上的小打小闹,

《心中的日月》整张专辑仍是货真价实的hip hop/R&B音乐,

但王力宏却巧妙的将中国风元素融入在西洋的grooving节奏里。

这样的创作意念贯彻在整张专辑的每一首歌里。


主打歌《心中的日月》使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来作曲,

在编曲使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扬琴等),旋律悠扬婉转;

还有《竹林深处》里的西藏女声吟唱、中国鼓声、笛声与西方Hip Hop击掌声节奏相互呼应;

《在那遥远的地方》不单采样了这首华人耳熟的民谣,

当中反覆出现的陶笛声、扬琴与钢琴如风般的对话,

甚至在一首流行歌曲中加入了呼麦……

听起来就像这些乐器与元素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什么东、西之分。

包括专辑名,也是来源于藏区的香格里拉。


截图自王力宏《云藏采风 音乐实录》纪录片


这是王力宏可以为了一张专辑去做的事情,

无论从出发点还是呈现效果,都让人能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诚意,甚至是信仰的力量,

那份与宗教与物质追求与名利无关,对音乐本身的信仰。(这时的王力宏早已拿下金曲歌王了。)


周王林陶4人中出专辑最慢的陶喆,2年半才磨出一张,

可原因却是——如果没什么成长和进步,那我就不写。


截图自陶喆《11号产房》纪录片


但即便是可以在十天内写出50首歌的周杰伦,

在有条件之后,为了精益求精的死磕程度也毫不逊色,

那首《夜的第七章》到如今依然是大家最喜欢拿出来津津乐道的一个编曲案例。

当年我们的MP3还听不出他的用心,但也会觉得那首歌所营造出来的氛围绝妙到仅此一家。


其实为了这首歌,

周杰伦集结了当时他的两位御用编曲人——钟兴民、林迈可,

三个人一起为这首歌磨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

《夜的第七章》从敲打打字机的声音,再到加入的女声,

传说中耳朵忙到听不过来的“老千层饼”就是这么来的。


截图自《钟兴民 声影中的故事》


二. 他们可以专业到什么程度?


王力宏《心中的日月》这张专辑,更恐怖的事情在于,

整张专辑的混音和制作也几乎都出自他本人。



这里的编曲和现在的某些歌手出了个idea就敢把自己名字挂在编曲栏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看2015年叉烧网对王力宏的采访就知道,98年就开始用protools做编曲的王力宏,是玩真的,

采访中聊到的音源,都是他平时熟悉和常用的。



截图自《知名歌手、制作人王力宏老师专访》(叉烧网)


还有一个编曲狂魔,陶喆。


在1997年,陶喆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

整个华语乐坛都还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R&B的音乐输出,

R&B作为一个发源于非裔美国人艺术家,

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电子布鲁斯音乐为一体的音乐风格

本身就已经具备非常强烈的文化色彩,

要在这一基础上去做中国风的融合,实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前文提到王力宏的那张《心中的日月》,

收录在陶喆的第一张专辑《DAVID TAO》中的那首《望春风》

都完美做到了所谓的“无缝衔接”。


而陶喆并不是音乐科班出身,

却做得比科班出身的还要好,原因就在于他听大量的音乐。

那份绝妙的审美和控制能力,都是他一点点积累下来的。

那些“音源”即便只是在《11号产房》纪录片里短暂地露过一小面,

但也看到了陶喆光是在那会儿(2002年)就已经屯了上万张的CD了,

旁人还在问到底是什么CD这么贵嘛,

他一边连忙关上抽屉一边说,“这些是我的家当,是我的音色的来源。”


试想一下,每张CD就按三首曲子,十分钟的时长来计算,

一万张CD,就是300000分钟,5000个小时,

所以说,光是听完这些不深究,就需要不休不眠的208.33天,

所谓的别人的天分也好,专业度也好,没做到这份上的人,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截图自陶喆《11号产房》纪录片


这几年陶喆还在油管上时不时地上传一些编曲的小课堂,

光是想要听明白他随口说出的那些乐器音色,和编曲的专业术语,

其实对小白来说已经有点跟不上,而他几乎就是在闭着眼睛操作一样,

话还没说完,手上的动作就已经一气呵成。

要达到这种熟练程度,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计数。


截图自【DT in The Studio】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对于音乐人来说,

天分的占比真的很小,音乐的世界太广阔太抽象,

就连陶喆这个在王治平第一次听完他的Demo后就觉得是个天才的人,

能作出后来的作品,也是在听了万卷CD,编了不知道多少首曲子走过来的。


三. 他们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


到现在2020年,“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似乎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为什么以前大家不会这样说话?


可能是因为实力都写在了作品里,不需要别人去看到他的努力。

但周王林陶确实是一个比一个更努力。


陶喆的父亲陶大伟说:

“小胖因为很喜欢音乐,我替他买了电吉他,

他白天弹、晚上弹,很多时间都被音乐占掉了。”


就连王治平对陶喆的第一印象也是,

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径直就玩起了他的吉他的“皮小孩”;

高中时曾与好友自组乐团,当时担任主唱/吉他手的陶喆,

每天下课便抱着吉他猛练,

疯狂的程度甚至是会坐在马桶上,一边上厕所,一边弹吉他,

包括在《11号产房》中,众人聊起对陶喆的第一印象都是有点中二,

但只要聊起音乐就会喋喋不休的一个大男孩。


(在编曲的间隙睡觉的陶喆,截图自《11号产房》)


这么拼的陶喆,在刚过完34岁生日之际,

坐在天台上望着不知名的方向,一直在说的却是,

他害怕时间不够,

他觉得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还感觉自己一直在输。


但即便这样,那张让他彻底封神的《黑色柳丁》,

也是他耐下性子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



我们现在说的是专辑,不是EP也不是影视推广曲,那个时候的他们,

可以为了一张专辑废寝忘食也不会随便发一首先在市场上去露个面。


说好的是一辈子的信仰,就会用一辈子去追寻,

无论是34岁的陶喆,还是今年已经44岁的王力宏。


就前段时间还因为“每秒8个字”的语速上热搜的王力宏,

其实在疫情期间也一直都在家里学习:

连续60天,王力宏都通过线上的方式,在上唱歌的课程。



我相信这段时间大家没有舞台表演机会,很多歌手的技巧都会退步。

希望疫情过了之后,可以开演唱会的时候,

大家会发现我的唱歌水平甚至比以前更进步。


学音乐是一辈子的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而已。

——王力宏

诧异吗?一个已经站在如此高位的歌手,

不仅私底下还在如此刻苦的训练唱功,而且还能如此直接地分享出来。


而同样做过这件事的,还有2005年的林俊杰。


2005年的林俊杰,已经发行了《乐行者》

和同样结合了西方R&B现代曲风以及中国风的专辑《第二天堂》,

是一个拿过了金曲奖、开过了巡演的歌手。


但还是在那一年林俊杰去美国录制第三张专辑的时候,

专门去找了曾经教过Michael Jackson、Madonna的声乐老师Seth Riggs学习声乐技巧。



其他空档林俊杰就一个人背着装满了各式录音器材、电脑的随身大背包,

甚至扛着一台键盘到处跑,只为了能随时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


当时他初到美国饭店入住时提过的唯一一个要求,

就是拒绝和音乐总监许环良老师同一间房,

原因是2个对音乐挑剔的工作狂,

如果住同一间房一定没得睡;说不定还会争论到天亮。

结果就是整个录制开始到完成,两人鲜少回过酒店,

总是各自倒在录音室的一角呼呼大睡。


得,又是一个直接把录音室当家的人。


四. 他们曾经苦到什么程度?


从四岁就开始学琴的周杰伦,当年也不是自愿去学钢琴的,

甚至在钢琴旁边的窗户传来其他小朋友嬉笑打闹的声音,

对于被逼着练琴的小杰伦都是一件心理上的折磨,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问着: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学钢琴?为什么别人可以出去玩?”。


周妈妈为了能让周杰伦坚持下来,

基本上每次练琴的时候,都会拿着藤条在旁边站着。


“哪个孩子的琴键上没有眼泪“,这句话真的不是随口一说的。



包括也是从四岁开始学琴的林俊杰,一天平均8个小时都在练琴,

曾经因长期弹不好的琴,弹到流血也都是常事。

在之前《艺术人生》的现场,节目组还专门复刻了JJ小时候练琴的角落,

主持人拿着藤条说着很可惜林俊杰的妈妈今天不能来到现场,

话音刚落,林俊杰就在一旁笑着接了句:但是她藤条来了。



有次他偷懒没练琴,又把妈妈常用来打他的藤条藏了起来,

林妈妈气到不行,直接抓了灯笼的握柄就打,

没想到握柄太尖锐,导致林俊杰现在的手指上至今还有一个疤痕。


到林俊杰14岁的时候,他已经考到了钢琴七级,

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流行乐,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说起小时候练琴的经历,他觉得那是对他之后音乐之路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

因为即便现在创作的都是流行音乐,

但很多作曲的灵感和方法都是从最开始接触的古典乐提取出来的。


在去年的一期《锋味》节目里,小时候也曾被家长询问过要不要学钢琴的谢霆锋,

看完周杰伦用水果弹钢琴的表演后在一旁忍不住感叹:

“每次看见你弹的时候,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很后悔,很心痛,

我就后悔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像杰伦一样听妈妈的话?”



这时候,就让我想起肖邦曾经说过的那句:

“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而王力宏小时候更狠,都不需要人监督,

自己就乖乖地小提琴3小时、钢琴3小时地练,

真真把自己练成了“华语乐坛顶配一体机”、

功成名就之后,一直都还坚持学习和练习!



还有上厕所都在练琴的陶喆,还在感叹时间不够用;

从小被严厉的父母逼着学琴、练琴的林俊杰,拿到金曲奖了还要去学声乐……


许多人说周王林陶是天才,说到这里,你还觉得他们是天才吗?

或者相对于他们的努力和成果来说,还觉得那是一种赞美吗?

也许他们有天分,但如果没有后期那些努力,天才之名,他们和他们的作品都担不起。


而如今的华语乐坛,能让我们在20年后怀念起来的,是什么呢?


Ref:陶喆【纪录片】《11号产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x411L75Q

来看看以前歌手是怎么写歌的--王力宏云藏采风写出心中的日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g4y1871e

林俊杰远赴美国拜师Seth Riggs学习声乐技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Z4y1M72X

王力宏:学音乐是一辈子的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比赛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0-07/19/c_1126256526.htm



从陶喆的《普通朋友》看调式互换

@Neo老师